半岛基層治理的點滴進步,都不妨給“轉觀念”一點時間。多一份耐心,多一份引導,就多一份善治
兩年前,初識老趙時,他是西安市碑林區城管局環衛科科長。彼時古城西安正力推“廁所革命”,老趙負責轄區裡“廁改”的落實。碑林區地處老城,人流密集半岛、設施老舊,“廁改”牽涉甚廣。隻有3個人的環衛科,經常忙得團團轉。
建公廁,“鄰避效應”是大難題。有一次,公廁選址在老街道。因擔心街坊反對半岛,老趙帶著施工隊,夜裡11點才開始干活。不料,還是被街坊大娘給轟走了半岛。
盡管碰了一鼻子灰,趙春明說他都能理解。“廁所建在自家門口,誰都不樂意。脫下工服,我也是個普通市民。”老趙瞇起眼笑著說,“站在老百姓的角度上想,他們並不是故意要和我們對著干,只是有自己的想法。”
“廁所不干淨,蚊蠅招人煩!”“公廁蓋好難打理,還不臭氣熏天?”……趙春明耐心聽完一個個訴求,拍著胸脯向大伙兒保証:新建的公廁,通風、採光、除臭,每個環節都有嚴格標准﹔不具備水沖條件的,會用新技術來保障環境衛生。“每一個公廁,都配了‘所長’半岛。分級檢查、責任到人,大伙兒請放心!”一次次耐心講,大伙兒的顧慮終於消除了。
平心而論,公廁選址要讓各方都滿意,著實難。隻能從公共利益出發,盡力平衡,篩出最優選項。而這種“脫下工服”式的理解與善意,成為基層干群互動中的潤滑劑。
再次見到趙春明時,他已調任生活垃圾管理科科長。眼下古城西安正推進垃圾分類,老趙所在的科室培訓了2000多名“垃圾分類宣講員”,他們來自轄區的物業公司、后勤部門、志願服務隊,負責指導街坊鄰裡做好垃圾分類。
不過,仍有少數市民有埋怨、嫌麻煩半岛。趙春明並不意外,“新鮮事物,老百姓不習慣,很正常。”基層治理的點滴進步,都不妨給“轉觀念”一點時間。多一份耐心,多一份引導,就多一份善治。
此話不假。再訪老城街道時,街坊鄰裡們也說,“其實,有了公廁,老街環境好了,大家都方便。”
基層干群互動,是城市治理的毛細血管。“脫下工服”,從群眾的利益出發,用理解與耐心作“通栓劑”,就能培育出更多善意。對社會進步來說,這點點滴滴的善意不正是最好的助推器嗎?
《 人民日報 》( 2019年11月04日 11 版)(責編:李楓、岳弘彬)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